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德育實施的思考
2014年,教育部發布《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》(教基二〔2014〕4號),明確提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;《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(2017年版)》也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學生技術素養形成同步發展,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,促進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提升,積極理性地參與技術活動。學科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,經調查,目前北京市海淀區通用技術學科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,借助資料或者提示告訴等方式進行德育教育,問題往往出現在“知道應該做,卻不知如何做得更好?”通用技術學科的德育并不等同于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思想,由于課時有限,在教學實踐中,既不能空泛、枯燥地說教,也不能人為地拔高,如何找準德育的切入點,有的放矢,處理好德育與通用技術教學之間的關系,這些問題是落實通用技術學科德育不能回避的問題。
2014年,教育部發布《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》(教基二〔2014〕4號),明確提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;《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(2017年版)》也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學生技術素養形成同步發展,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,促進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提升,積極理性地參與技術活動。學科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,經調查,目前北京市海淀區通用技術學科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,借助資料或者提示告訴等方式進行德育教育,問題往往出現在“知道應該做,卻不知如何做得更好?”通用技術學科的德育并不等同于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思想,由于課時有限,在教學實踐中,既不能空泛、枯燥地說教,也不能人為地拔高,如何找準德育的切入點,有的放矢,處理好德育與通用技術教學之間的關系,這些問題是落實通用技術學科德育不能回避的問題。

一、規劃實施路徑

二、梳理實施重點
1.“溫暖”的項目
項目既可以開發新的暖心項目,也可以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“加熱”。
(1)開發新的暖心項目
開發新的暖心項目的關鍵是“承載愛”。關注社會熱點,用技術溫暖幫助他人,用項目承載愛的溫度,設計研發項目??梢躁P注身邊的熱點問題,如遛狗不栓繩、共享單車亂停放、人口老齡化、空巢老人行動不便等,能否用技術手段去溫暖解決?還可以關注身邊不便的問題,如背包忘拉拉鏈、忘記及時喝水、沉迷手機等,能不能用技術研發項目裝置設置溫暖提醒?除此之外還可以關注“老生常談”的問題,如導盲設備、寵物定時投喂、定時澆花、智能家居等,能不能用技術手段溫暖服務?如師生曾經設計研發的“老人小助手”項目,就是立足社會熱點,將立德樹人的要求,結合項目的具體內容,將關愛老人、用技術溫暖幫助老人的思想落實到整個項目的情境設計、任務要求、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。關注學生思維生成的同時,也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。圖2所示為學生制作的一些機械手裝置圖。

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,“加熱”的關鍵是“適當適度”。例如,蘇教版《通用技術(必修1)》教材中的臺燈項目有其特定的情境和用途:貧困山區的初中生攜帶使用,本身就蘊含愛的溫度,但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移植轉化,例如,為即將到來的校園文化節做宮燈,增加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,也可以做會呼吸的燈、會講故事的燈等(如圖3~圖5所示),把學科德育范疇的元素加進來,項目完成的過程中除了培養技術素養外,勞動意識、工匠精神也都蘊含其中。要依據具體項目做轉化,適當適度,不能穿靴戴帽貼標簽。



2.真實的情境
創設的情境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,富含育人價值,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,在學習中思考,在思考中進行價值判斷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。以蘇教版《通用技術(必修1)》第三章《發現與明確問題》為例,在教學活動中,教師注重創設真實情境(如圖6所示),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。

【教學片段】
師:展示照片,從設計的角度,你有什么想法嗎?
生:照顧到了不同的群體,大人小孩都能用。
師:洗手池高低不同,這樣的設計考慮到了身高,再想想,還有什么發現?
生:小朋友伸手夠不到水龍頭!
師:為什么想到這個問題呢?
生:因為小朋友的手臂沒有那么長,不能只考慮身高,還要考慮臂長。
師:太好了!我們設計時要感同身受地觀察日常生活,換位思考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。
本環節中,教師從常見的洗手池入手,引導學生去換位思考,發現存在于真實生活的問題,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,解決問題,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觀。
3.“厚實”的活動
選擇適合學科德育切入的內容,立足技術素養,將技術活動在“做人”這條暗線上設計得“厚”一些、“實”一些,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,實現育人的功能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以教材中的“走進技術世界”和“技術世界中的設計”為例,設計的教學活動規劃表見表1。
表1 教學活動規劃表

【教學活動流程節選:技術的價值和性質】
模擬小活動:臺風最近侵襲中國,請你扮演中國的建筑工程師,利用桌上的[**]4紙(1張,可以折,可以撕),標簽紙(5張,可以折,可以撕,也可以不用),搭建一個抗風“建筑物”模型。
要求:
(1)時間10分鐘,結構至少要有30厘米高,達到高度要求的“建筑物”,才能通過審核。注:標簽紙不能粘到桌面。
(2)有較強的抗風能力,若測試后“建筑物”不倒塌,有加分獎勵。
學生的部分作品展示見圖7。


選代表小組發言,教師強調某些難理解的點。
通過豐富的活動,引導學生討論從技術的價值出發,引申到與人、與社會、與自然的關系,再到技術的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關聯。通過分享討論,學生得到的不只是結果,還有對于技術問題的辯證思考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生態教育自然也水到渠成。

4.豐富的資源
新教材實施階段,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,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示、案例、練習、課上活動等,例如,蘇教版《通用技術(必修1)》第6頁拓展閱讀中設計了我國技術領域的偉大成就坐標圖,從中國速度、中國高度、中國深度三個維度展現了中國技術的變化,趁此機會,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,富國強民,需要有科學知識,才能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。再如拓展閱讀中“兩彈元勛”鄧稼先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,案例分析中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等。
蘇教版《通用技術(必修1)》學科德育內容豐富,切入點非常多,另有課上練習,如教材第74頁練習1的小辯論活動(每兩組組成一對,一組為正方,一組為反方,分別就臺燈的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展開辯論,辯論的重點:發現問題的價值所在;問題能夠成為設計項目;設計所收到的限制)。在辯論過程中同樣能落實育人功能。怎樣讓學生認識到辯論不是吵架和打壓,到最后一定是對對手的尊重?怎樣在情感認同的基礎上,內化于心外顯于形?怎樣在沖突困惑中深刻理解問題的價值意義?怎樣在反思重構中明確設計項目的價值自覺?這些都是落實學科德育功能的實踐。實踐證明,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他德育方式牢固可靠,情感通融,學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華。

5.現實的遷移
把德育的教育還原于學生的生活,實現學科素養和學生生活經驗、實踐活動的融合遷移。如某校正值實訓教室裝修改造,教師就把這個真實的設計任務轉化成了教學項目,學生需要把課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改造設計方案并制作出模型,設計優秀的方案就可以在真實的裝修改造中使用。這樣做不僅實現了課本知識與現實的遷移,也實現了學生的價值,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傳遞了信號:實訓教室的變化與每位學習者息息相關。學生設計的某個教室改造后的草圖和制作的模型如圖8所示

圖8 學生設計的某個教室改造后的草圖和制作的模型
講授完“技術圖樣”后,讓學生繪制中國國旗(如圖9所示),觀察旗面長寬比例、五星具體位置要求等,既培養了愛國情感,也將整體尺寸、定形尺寸、定位尺寸等知識點進行了遷移。從生活中來,到生活中去,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向現實遷移,讓學生學會與自己對話,與自然對話、與文化對話、與生命對話,讓技術學科的教育真的為學生鋪就好人生的底色

三、結語
實踐發現,通用技術學科德育不能走向極端,必須找好切入點,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,盡量通過活動的方式達到育人的目標。
注重環境文化熏陶。把教育元素嵌入學校實訓教室的環境中,并且有明確的主旨,突出充盈品質的技術文化內涵,強調環境文化對學生技術的熏陶,注重德育元素的植入。
選好德育切入點。立足現實,繼承傳統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,或者與愛實訓教室、愛校、愛家、愛國相結合,這些方面在教學中都比較容易切入。
抓住課堂主渠道,從學科本質與學科方法入手,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,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在研究推進的過程中,也發現了一些問題,例如,如何推進通用技術學科德育的質性研究?通用技術學科德育研究方法除了質性研究,是否可以量化研究?如果可以,如何選取變量或維度?這些問題都將是下一階段研究的重點。教師要跳出教學,走向學科教育,把學科教學和德育滲透融合到一起,學生才能得到雙重收獲,這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。